教過50萬名學生的英語老師董宇輝,用中英文進行雙語直播,令人耳目一新。
僅3天時間,直播間漲粉超130萬,單日銷量總額從98萬到破1000萬。
回想去年11月份,新東方還在一片唏噓聲中岌岌可危。
“雙減”政策來臨,教培時代落幕,退租校區(qū)、市值縮水、大批裁員……
新東方在三十年間,一磚一瓦堆砌起來的大廈,眼看就要轟然倒塌。
誰知短短幾個月后,俞敏洪就帶領團隊進入了直播領域,并再次闖出一片天地。
登上平臺熱搜榜第一,在線股票一度暴漲100%,贊譽聲也鋪天蓋地而來。
對此,有位網(wǎng)友評論道:“在俞敏洪身上,有順應時代的生命力,也有逆風翻盤的意志力?!?/span>
早在2014年,俞敏洪就寫下一本《在絕望中尋找希望》,講述了自己勇往直前的經(jīng)歷。
從求學、工作到創(chuàng)業(yè),他一次次被失敗掀翻在地,一步步都走得無比艱難。
然而,人生是不會停下來的,一關又一關地熬下去,終會等來云開霧散。
1
書中,俞敏洪講述了自己早年的兩段經(jīng)歷。
第一段是他17歲那年,連續(xù)兩次高考失利。
當時,村里有位年輕人也考了兩年,同樣遺憾落榜。
俞敏洪去找那位年輕人,問對方愿不愿意跟他一起考第三年。
年輕人自認失敗,選擇在家種田,結果一輩子都沒能走出農(nóng)村。
俞敏洪則去讀縣政府辦的英語補習班,拼命學習,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。
第二段是他在北大就讀期間,學習成績很差,畢業(yè)時只考了全班倒數(shù)第五。
成績優(yōu)異的同學,都去了外交部、知名報社就職,薪資豐厚、前途無量。
他卻找不到心儀的工作,一度連吃飯都是問題。
幸好北大擴招英語老師,才得以留校教書。
起初,他的心里十分郁悶,覺得自己樣樣不如別人。
但他身上有股韌勁,沒有因為眼前的打擊而一蹶不振。
他日復一日地耐著性子打磨自己,持續(xù)精進教學水平。
久而久之,他在北大站穩(wěn)了腳跟,后又當上培訓班老師,創(chuàng)立了新東方。
名聲、財富和外界的贊賞,如潮水般不斷向他襲來。
那些曾經(jīng)領先于他的同學們,卻大多數(shù)都籍籍無名,被他遠遠甩到了身后。
人生不是百米賽跑,而是看不到頭的馬拉松,暫時的落后決定不了最終的勝負。
當你把目光放長遠,俯瞰漫漫人生路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某個階段的得失,不過是過眼云煙。
對未來有信心,對當下有耐心,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,該來的遲早會來。
2
聽過這樣一段話:
人活的是心態(tài),心態(tài)好了,天大的困難也不會把你嚇到;
心態(tài)不好,小小的挫折都會成為不可逾越的鴻溝。
俞敏洪在書里回憶道,他在北大的11年間,始終被強烈的自卑感緊緊包圍。
三度高考進入大學,學習成績墊底,也沒有異性緣;
大學三年級時還因患上肺結核,不得不休學整整一年;
畢業(yè)后在北大教了6年書,工資和職位始終一成不變……
可以說,在30歲之前,他幾乎沒有嘗到過任何成功的喜悅。
為此,他時常抱怨自己出身低微,知識淺薄,看到漂亮女孩就會發(fā)抖,除了舍友以外誰都不接觸。
然而,他越是妄自菲薄,怨天尤人,境況就變得越糟糕。
因為辦培訓被處分,他不得已從北大離職,打算出國留學卻又拿不下簽證。
為了謀生,他跑到外語培訓部上課,教學水平竟得到了部分學生的認可。
從此,他信心大增,對教培事業(yè)也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決心開辦自己的學校。
后來在創(chuàng)業(yè)過程中,從教師轉(zhuǎn)變?yōu)槠髽I(yè)家的他,在人際交往、業(yè)務管理上依舊屢次受挫。
但他不再質(zhì)疑自己,而是從失敗中吸取教訓,總結經(jīng)驗,逐步完善管理能力,讓企業(yè)日益壯大。
俞敏洪感慨道:
“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(tài),生活中好多事情是你的心態(tài)正確了,事情才能做正確,生活才能向好的方向改變。”
真正讓一個人絕望的,不是前方無路可走,而是不相信自己有繼續(xù)前行的能力。
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提出了著名的“費斯汀格法則”:
生活里的10%是由發(fā)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,而另外的90%則是由你對所發(fā)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。
也就是說,大多數(shù)事情的結果好壞,其實是由我們自己掌控的。
與其抱怨浪費時間,不如將身上的泥土,變成向上的臺階。
穩(wěn)住心態(tài),深耕自己,終究會等來穿越重重黑暗的曙光。
3
在這本書中,俞敏洪還提到了一件難忘的往事。
1991年,他從北大離職的第二天,校方就收回了安排給他的住房。
他囊中羞澀,又無處可去,只能盡快找個便宜的房子住下。
可自從來到北大,他就很害怕說錯話,不敢與人溝通,連校門都沒怎么出過。
情況緊急,他不得不鼓足勇氣,跑到附近的農(nóng)村看房子。
他打聽了大半天,終于租到一間房,卻難以承擔房租。
這時,他看到房東家有個孩子在寫作業(yè),便試探性地詢問:“如果我把孩子輔導進全班前十,能不能免掉房租?”
房東恰好在為孩子的教育發(fā)愁,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他。
于是,俞敏洪每天出去上課,妻子就在家輔導孩子,幫助孩子考進了全班前五名。
就這樣,他不僅解決了住房和房租的難題,還和房東一家成為了好朋友。
天無絕人之路,再艱難的處境,也沒你想象中那么可怕。
生活中,有些人嘴上總說自己不行,一遇到困難就選擇退縮;
心里愛跟別人比較,一遭遇打擊就自暴自棄。
其實,他們不是真的沒有能力,而是習慣自我懷疑。
只要直面挫折,正視困難,就能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并非不堪一擊。
經(jīng)營之圣稻盛和夫,年輕時內(nèi)向又膽小。
剛工作時,他連電話都不敢接;創(chuàng)業(yè)后,他也害怕面對復雜的人際問題。
有一次,公司的貨車出了車禍,肇事員工情緒崩潰,受害者家屬則跑來公司大鬧。
起初,稻盛和夫被嚇得驚慌失措,但身為經(jīng)營者的責任感,喚起了他的勇氣。
他冷靜地安撫員工,真誠地向家屬道歉,并盡力給予了賠償。
結果,他們很快就得到家屬的諒解,順利化解了危機。
明代文學家劉伯溫曾說:“蓄極則泄,悶極則達,熱極則風,壅極則通。”
寓意是,危機一旦達到了頂點,就是轉(zhuǎn)機的開始。
人活一輩子,總要經(jīng)歷命運的莫測,世事的跌宕。
然而,上天不會讓你背負無法承擔的苦難,敢于邁開雙腿,就沒有跨不過的難關。
一旦選擇無畏前行,正面突擊,刀山火海也困不住你。
4
書中還提到,20世紀80年代末,正是出國潮高漲的時候。
俞敏洪的同學們紛紛留學北美,妻子也督促他準備留學事宜。
然而,沒有學校愿意為他提供獎學金或助學金,他只能靠代課積攢學費。
他為此努力了三年,可最后申請出國時卻屢次被拒,眼睜睜地看著夢想破滅。
好在他沒有意志消沉,而是果斷放下執(zhí)念,換了條路繼續(xù)努力。
他發(fā)現(xiàn)代課收入豐厚,干脆自己也開設培訓班,一頭扎進了教育領域。
這就是新東方成立的起點,也是“留學教父”傳奇的開端。
如今,時代的洪流洶涌來襲,俞敏洪再次被卷入風暴中心。
2022年1月8日,他在年終總結中,提到了一串驚人的數(shù)字:
過去一年里,新東方市值下跌90%,營業(yè)收入減少80%,辭退員工6萬人,退學費、員工辭退N+1、教學點退租等現(xiàn)金支出近200億。
曾經(jīng)屢創(chuàng)輝煌的新東方,一夜之間就走到了崩潰的邊緣。
然而,俞敏洪無暇自怨自艾,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:“還沒有到認慫的時候。”
他馬不停蹄地轉(zhuǎn)換賽道,帶領5萬名員工進軍直播帶貨行業(yè)。
一開始,新東方的直播間銷量慘淡,無人問津,單日銷售額連頭部主播的零頭都不到。
但在泥沼中掙扎的他們,沒有急于求成,而是耐心蟄伏,不斷摸索。
直到今年6月份,這群才華橫溢的老師,憑借發(fā)揮自己的特長,吸引了網(wǎng)友的關注。
他們不僅出口成章,妙語連珠,還一邊帶貨,一邊上課。
有人教英語單詞,有人普及地理知識,也有人輪流表演才藝,儼然將直播間當成了另一個課堂。
許多網(wǎng)友們樂此不疲,都擠進直播間里學知識。
獨辟蹊徑的模式,也讓他們在這趟新征程中彎道超車,熱度和銷量也持續(xù)飆升。
昔日教培行業(yè)的領頭羊,如今搖身一變,成了直播界的天花板。
水到絕境是風景,人到絕境是重生。
困境不只是苦難的碾壓和磋磨,更是人生的一種醒悟和升華。
詩人王維說: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?!?/p>
一條路走到盡頭時,不妨抬頭看看天,尋不回山川溪流的優(yōu)美,卻能洞見晴空萬里的遼闊。
世上沒有真正的絕境,只有被絕望困住的心境。
撞了墻就換個方向,觸了底就另尋出路。
只要你步履不停,遲早抵達花團錦簇的遠方。
5
有人說,《在絕望中尋找希望》如同一股清泉,令無數(shù)迷茫的靈魂豁然開朗。
尤其是在當下日益蕭條的環(huán)境中,人如螻蟻般無能為力:
多地疫情不斷反撲,俄烏沖突還在持續(xù),東航MU5735事故原因仍未查明,四川突然爆發(fā)地震,各行各業(yè)都在降薪、裁員……
生活就像殘酷的修道場,錐心刺骨的痛苦和折磨,任何人都無法逃避。
然而,就像俞敏洪所說:
“人與人的不同,并不在于一生遇到困難多少的不同,而在于面對困難所采取的態(tài)度的不同。”
走過最深的絕境,扛過最烈的淬煉,生命終會迸發(fā)出燦爛的火花。
點個洞見 ,與朋友們共勉。
作者:洞見·許朝暮
]]>